佛教儿童、文化佛教徒和未来的佛法传承持有者

钦哲基金会是帮助弘扬和保存正统佛法的平台。长久以来,我们关于弘扬和保存佛法的讨论都着眼于研究和修持。当然,研究和修持非常重要,但此外还有许多其他考量元素。 

举例而言,广布和保存佛法需要一群佛教徒。你可能知道,现今世上的佛教徒略少于5亿。相对而言,数量并不多,而且佛教徒的数量在明显减少,大概每10年减少2,500万。 

尽管我们可能无助于扩增佛教徒的人口,但至少可以扶育那些已经是佛教徒的人们的孩童。那是非常重要的。思索佛法的研究和修持时,我们应当考量下一代的佛教徒。我们经常忘记这一点。 

另一点是,我们谈论佛法的保存和弘扬,以及研究和修持时,仿佛总是在因应那些知识分子阶层的人的需求,包括研究、阅读,更好的是安排时间去冥想、持咒、闭关等等。但我们也应该考量文化佛教徒。他们可能永远都没有时间或热忱去阅读,更不用谈有如《般若经》或中观学派著作的进阶研习了。可是,像中国的文化佛教徒,他们会去庙宇上香,去参加法会。他们是基层佛教徒。他们并不一定因为佛法着重逻辑或理性而遵循佛法。他们追随佛法,单纯因为他们家族好几代都是佛教徒,或者他们刚好诞生在佛教家庭中。这些人十分重要,我们必须考量到他们。 

在西方,你们许多都通过知识研究和分析进入佛教。你们许多人也都有小孩,而你们的小孩可能像其他许多小孩一样,最终所做的事会与父母的寄望背道而驰,但也可能不会——他们可能对父母所接触的事物感到亲切。像是唐卡、酥油灯甚或父母冥想的景像,都会使他们潜移默化。我们必须关注这些世代的孩子们。这些因情感或文化因素成为佛教徒的人举足轻重。看看穆斯林和基督徒,我想他们之所以重要的原因之一,不在于他们拥有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穆斯林和知识分子基督徒,而在于他们大多数都对自己的宗教有情感联系,感到有所归属。情感联系,是我们不应该忘记的。 

另外,佛法的弘扬和保存,除佛法本身,还有tenzin ji chebu,这是藏语的说法,意指利益相关者或保存者,亦即从事保存和弘扬工作的人。 

传统上我们总习惯联想到僧侣或喇嘛,但我认为那不够好。在家居士——不论男、女、肤色、世代——都至关重要。钦哲基金会必须思考培育tenzin ji chebu利益相关者的方法。当然,我们应该协助年轻的喇嘛和祖古,但同时亦要协助最年轻一代的家长们。我们永远无法预知谁会真正负起护持的责任,所以必须更放眼将来,训练他们、培育他们,甚至是在他们刚刚出生之后。 

钦哲基金会虽然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基金会,但我们已做了不少工作,例如在学术界设立佛教教席、翻译佛陀的话语、护持个别的修行人和学生。这一切当然都会继续,但我们必须思虑佛法利益相关者或下一代的传承持有者,还有对那些未必是所谓聪明的或知识型、但与佛法有情感联系的佛教徒给予扶助。只要是佛教徒,还有孩子,我们都该护持。 

—— 钦哲基金会董事会主席宗萨钦哲仁波切 

2019年12月基金会董事会会议 

钦哲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