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探寻一段隐藏远久的佛教文明之璀璨历史
2020年6月18日
近日,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邵瑞祺(Richard Salomon)教授的译作《古犍陀罗佛教文献:导论及选译》(

在亚历山大大帝(西元前356-323年)征服亚洲诸多地区后,沿着丝绸之路涌现出一系列新兴帝国。在现今巴基斯坦北部一个叫做“犍陀罗”的地区发展出来的文明逐渐成为佛教发展的重镇。西元二世纪,在贵霜王朝迦腻色伽国王统治下,这一文明走向巅峰。长久以来,犍陀罗文明以其融合了希腊与印度风格的建筑和雕塑而闻名于世,但直到20年前人们对犍陀罗文献几乎一无所知。近几十年出土的手抄本研究显示:犍陀罗文明无疑是早期佛教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对佛教传入中国以及大乘佛教的兴起至关重要。《古犍陀罗佛教文献》探寻了犍陀罗文明与那一时期的佛教,并提供了十几篇短文本的翻译,涉及譬喻、本生故事以及关于时间与实相的论释。
“我认为这是一本极其重要的书,它让更多的读者能够阅读到一批迄今为止只有专家学者才能接触到的早期文本。实际上,这是一本带有易读而详尽介绍讲解的翻译文集。”
柏克莱禅修中心的霍赞·艾伦·塞纳克(Hozan Alan Senauke)写道:“学术界的探险通常徜翔于书页之间。邵瑞祺教授以其侦探般的锐眼与说书人的笔触,向读者分享了一位学者对丝绸之路文献及其相关背景的热爱。”
钦哲基金会杰出佛教翻译奖设立于2011年,年度奖金为八千美元。该奖项旨在鼓励与表彰那些将佛教遗产呈现给更宽广读者群的优秀翻译作品。参选作品必须是近两年内的出版物,可以是将任何主要佛教经典语言(巴利文、梵文、藏文、中文)翻译成英文的作品。所译的内容可以是经藏、释论、论藏、传记、历史、仪轨或任何佛教传承的修持手册。
“我由衷地感谢你们对于拙作的厚爱。我希望向钦哲基金会致以感谢,感谢基金会为了在学术界内外提升对佛教的认知与理解而设立这一奖项,以及进行所有其它的重要工作。”
该奖项评审委员会由左冠明教授、娜欧米·阿尔普顿(Naomi Appleton)、保罗·哈里森(Paul Harrison)与简‧娜蒂耶(Jan Nattier)等四位佛学学者组成。牛津大学东方研究所沼田惠范佛学讲座的左冠明教授是这部译作的提名委员,他的不幸离世(2020年4月)为这一奖项平添哀戚。所有认识他的人都将怀念他。
邵瑞祺教授的著作是第八部荣膺此年度奖项的作品。卡尔·博恩霍兹博士(Dr. Karl Brunnhölzl)翻译的《大乘集论:无着的摄大乘论及该论的印度与西藏释论》(共三卷,雪狮出版社2018年出版)为上一年度获奖作品。点击此处了解更多钦哲基金会杰出翻译奖与历届获奖者资讯。
邵瑞祺教授简介

邵瑞祺教授是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亚洲语言文学(梵文)名誉教授以及威廉·P与露丝·格伯丁大学荣誉讲座教授。他自1978年起在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任教,退休后仍在该校兼职教学。
他曾任国际佛学研究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ddhist Studies, IABS)以及美国东方学会(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的主席。自1996年起,他成为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早期佛教手稿计划”主任,领导这一仍在进行中的跨国计划,编辑、翻译、出版幸存的早期佛教手稿。
邵瑞祺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梵语及梵语文学、印度佛教文献及文本研究、印度铭文及古文字学、古印度史、犍陀罗语及犍陀罗研究、世界文字史。他现居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
点击此处阅读邵瑞祺教授感性且具启发性的简短中文版自传 ——《由边门入佛学》(作者:邵瑞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