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大护法之十四:不丹王后 阿禧·彭措·雀登·旺秋(1911-2003)

虔诚护持 广修供养 领袖群伦
不丹王后阿禧·彭措·雀登·旺秋传奇故事

“不丹王室向来以大力护持佛法的传统著称于世,特别是历代的皇后,其中尤以阿禧·望嫫(Ashi Wangmo)、阿禧·彭措·雀登(Ashi Phuntsho Choden),以及目前的皇太后阿禧·格桑·雀登(Ashi Kesang Choden)最为殊胜。她们三位在整个不丹奠定了护持佛法的传统。不丹寺庙里的黄金酥油灯,几乎全都是由她们三位所供养的。
回首我对阿禧·彭措·雀登王后的记忆,很难想象那些往事能够重现。当时的场景实在太特别了。我那时只有八、九岁,通常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我的祖父、十六世大宝法王、顶果钦哲仁波切、邦达堪仁波切(Pomda Khen Rinpoche)和前一世的康楚仁波切也大多同时在场。我儿时对她的记忆就是她在吃槟榔丝,因为她年迈的牙齿咬不动整颗槟榔,所以侍者会为她将槟榔仔细切好,但她看起来还是那么的优雅。 ”

— 宗萨钦哲仁波切 谈阿禧·彭措·雀登·旺秋王后
 

阿禧·彭措·雀登(1911-2003)在1925年芳龄十五岁的时候,和不丹的第二任国王吉美·旺秋结婚。他们是表兄妹之间的联姻,因为他们具有旺秋王室相同的教法传承,传承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伏藏师贝玛·林巴(1450-1521)。阿禧·彭措·雀登是当今王后杰尊·贝玛的祖父的同父异母姐妹,也是第五任不丹国王吉美·格萨·南嘉·旺秋的曾祖母。(杰尊·贝玛和吉美·格萨·南嘉·旺秋的婚礼在2011年10月举行。)

不丹的贵族史一向是由神圣授记、伏藏发掘、莲师加持所紧密交织而成。不丹的第一位王后,阿禧·赞度·拉嫫(Ashi Tsendue Lhamo)是非常虔诚的佛教徒,也是布姆唐地区唯一可以戴上伊喜·措嘉手镯的女子。第二位王后阿禧·彭措·雀登也同样虔诚。由于不丹政府致力于促进和保护当地文化,同时也期望与现代世界接轨,于是阿禧·彭措·雀登王后便成为将佛法带出不丹、带进印度和尼泊尔的重要人物。1927年,当她的丈夫吉美·旺秋登基成为不丹国王时,她随即成为护法王后,负责宗教、王室和社会活动。

阿禧·彭措·雀登所受的贵族教育,使她知道如何管理境内的织布工人和产业。她是位善良能干、心胸开阔、慷慨大方的王后,她能在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之间优雅自在地穿梭自如。1928年,王后生下不丹第三任国王吉美·多杰·旺秋。她让王子从小学习英语和北印度语,为不丹扩大参与外交事务做准备。之后,阿禧·彭措·雀登没有再生小孩,生活重心完全专注在佛法和国事上。

王后在位期间,不丹和印度的关系变得紧密相连。她在1934年随丈夫到加尔各答。整个冬季期间,她参加了当地的各项赛事、宴会、电影和即兴的射箭比赛。到了春天,她单独前往尼泊尔朝圣。

回到不丹后,王后以幽默温暖的方式款待了英国外交官。一名官员的妻子在文章中写到与王后互换礼服的故事:“我看起来非常巨大粗壮……然后,我为殿下打扮,让她穿上我的衣服、丝袜、帽子和鞋子。因为我的衣服比她的单薄很多,她一定觉得非常寒冷,但她还是很高兴。”

另外还有文章提到她作为一位女性、母亲、妻子的许多轶事。她的媳妇阿禧·格桑·雀登·旺秋在《向艾伯特‧克雷格博士致敬》(A Tribute to Dr. Albert Craig)一文中提到,她在1954年怀孕时,在廷布等待着西医和自己的母亲跋山涉水来协助她生产,她说:“我的宝贝女儿提早降临,于是为我接生的是母后彭措·雀登和她的侍者还有彭穹医生。”

1952年,阿禧·彭措·雀登王后在印度时,丈夫吉美·旺秋国王死于心脏病。阿禧·格桑·雀登·旺秋在自己的文章里写道:“1952年3月在印度噶伦堡,我们惊闻第二任国王吉美·旺秋陛下在贡噶·饶丹宫驾崩。第三任国王吉美·多杰·旺秋和母后彭措·雀登得知消息后,大为震惊悲痛……母后和我前往协助皇家荼毗仪式。”

后来阿禧·彭措·雀登王后的日常王室活动,渐渐被她广大的佛教事业所取代,而隐没在历史记录中。终其一生,她接受来自竹巴噶举、噶玛噶举、敦珠、贝林、宁体传承各大仁波切的教法、灌顶和口传。

不丹英语日报Kuensel在她的讣文中指出:“她所培养出的根深蒂固的精神修持,成为她负以己任的基础。阿禧·彭措·雀登在维护和巩固丰富的不丹佛教文化遗产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建立了宗教机构的传统,创设修学中心,保留丰富的雕塑和画像,形成了不丹宗教历史的核心。”

阿禧·彭措·雀登王后在她20多岁的时候,整修了不丹的古杰寺(Kurje Lhakhang)。古杰寺是莲师圣地,莲师在公元746年降伏当地魔障后,在此留下他身体的印记。她也修复了古杰寺的莲师八变(Guru Tshengye)壁画。后来王后还委托寺院制作释迦牟尼佛的画像,以及弥勒菩萨、伏藏师贝玛林巴、佛陀与其弟子众、莲师的塑像。

她的儿子吉美·多杰·旺秋在1972年死于心脏病。1974年,王后为了纪念儿子,并为了不丹的福祉,在首都廷布建立不丹国家纪念佛塔。(若想了解更多有关吉美·多杰·旺秋国王的事迹,请参阅护法王系列的相关教文。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父亲──听列·诺布仁波切,在父亲怙主敦珠法王的指导下,成为纪念佛塔的首席设计师。不丹国家纪念佛塔以密宗图像而闻名。)

阿禧·彭措·雀登王后也委任建造了许多在印度、尼泊尔的佛塔和寺院,并赞助数以千计的宗教典籍和罕见曼荼罗微型图的印刷流通。她还发起不丹国家图书馆计划,该图书馆于1967年成立,专门收集和保存重要的佛教与世间法典籍;她并设立了三个禅修中心和佛学院。

王后对佛教的奉献源自她广大的虔心。1955年,她在湖边露营时,一晚,她梦见有一个用鲜花、丝巾严饰的女孩,手上拿着一碗牛奶,口中唱着歌,歌词一开始是:

供养此曲究竟皈依处
除三宝外无其他依怙

接下来这首歌透露了第九世岗顶祖古转世的地理位置。在梦中听到这首歌之后,王后告知岗顶寺的僧侣,可在不丹中部曼德河(Mangde Chu)的源头处找到转世祖古。后来大圆满瑜伽士波洛堪布仁波切(Polo Khenpo Rinpoche)、怙主敦珠法王吉扎·耶喜·多杰和嘉华噶玛巴法王,认证了这位祖古正是岗顶祖古的无误转世,岗顶祖古是贝玛林巴的身化身。(贝玛林巴传承有身、语、意三位化身。)

阿禧·彭措·雀登晚年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廷布的德千·却林宫闭关。数以百计的酥油灯在她的佛堂里闪耀着光芒。

2003年,阿禧·彭措·雀登王后以92岁高龄辞世,“成千上万的人在公路两旁列队致哀,从廷布到布姆唐,沿途民众都在顶礼、祈请、焚香和供花,许多人都泪流满面。”大宝法王也加入了国际政要、僧侣、上师的人群中,参加她的葬礼。在写给她孙子吉美·欣杰·旺秋的一封吊唁信中写道:“陛下的一生涵盖了不丹的现代史。”她广受人民的爱戴,因为正是她和她那一代的不丹人为建设稳定和平、文明且日益富裕的不丹做出了巨大贡献。吊唁信中接着写道:“这是不丹后代子孙需要珍惜和发扬光大的遗产。我们与国王陛下和不丹人民,一起悼念这个伟大的灵魂。”

技能

发布于

10月 1, 2012

读者留言 :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