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保存
钦哲基金会护持致力于保存藏文、巴利文、梵文及其他亚洲语言之重要佛教文献的组织或个人。其中许多文献不仅包含佛陀的教法,也记述了例如玄学(形而上学)、伦理学、哲学、心理学、医学、诗歌、艺术等诸多不同主题的丰富历史细节。
钦哲基金会护持文献保存方面的三大机构:
佛教数字资源中心(BDRC)
佛教数字资源中心(Buddhist Digital Resource Center ,原藏传佛教资源中心 | Tibetan Buddhist Resource Center) 的工作是最佳范例,彰显出钦哲基金会对于理想合作伙伴的赞助能够产生非凡的影响。藏传佛教资源中心怀有广大、独特的愿景,即以数字形式保存藏人的文献,并通过具体可行的目标实现此愿景。这项工作对佛教未来产生的深远影响,已经远远超过初创时期的设想范畴。该中心在1999年至2014年之间扫描超过18,000函文献(950万页),持续为公众提供在线和离线皆可阅读的数字文档,并且开发出一个稳健的工作模式,适用于任何一种语言、任何一个主题的文献保存。
琴恩·史密斯在新德里的家中,1982年
琴恩·史密斯在1999年创立BDRC,以收集、保存、整理、数字化和弘扬藏文文献,造就出一个独一无二的现代数位图书馆。这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庞大收藏,收集拥有1,300多年光辉灿烂历史的各类藏文文献,不仅包括哲学和宗教论典,还包括如传统医学、占星术、天文学、炼金术、艺术、历史、地理、传记、文法、民俗文化、诗歌等各项领域的著作。
使用现金的数字科技,BDRC协助确保这个世界的珍贵智慧遗产不会因政治、社会、天然灾害等因素被破坏和遗失,或,并能保存供未来世代所共享。钦哲基金会致力于护持BDRC的工作,并延续其创始人琴恩·史密斯的遗业。
贝叶基金会
钦哲基金会护持由彼得·史基林教授主持的“贝叶基金会”(Fragile Palm Leaves Foundation) 保存计划。这是一个位于泰国曼谷的非营利组织,其目标是保存古老的巴利文佛教手稿,并提供给世人使用。
除了巴利文手稿,此计划还收藏其它数种东南亚语文的手稿,例如缅甸语、掸语(Shan)、泰国亢语(Tai Khun)、泰国傣仂语(Tai Lue)及缅甸孟语(Mon)等。这些手稿有多种形式,主要是书写在贝叶上,但也有书写在纸上或其他材料上。钦哲基金会奖助金资助贝叶基金会的日常运管。
钦哲藏传佛教文献研究中心
德国汉堡大学亚非学院印度学和藏学系于2011年成立“钦哲藏传佛教文献研究中心”。在多吉旺秋教授的领导下,该中心致力于以佛教为主的藏文文献学术研究,主要目标是增强藏传佛教文献研究、增进该领域的学术交流,以及促进欧洲、北美、亚洲等地研究人员和学生之间的合作。
仁波切的愿景是通过钦哲基金会的事业,促进对佛教文献传统的研究,此愿景深深启发了汉堡大学印藏学系的藏学教授多吉旺秋。多吉旺秋教授表示,“汉堡大学钦哲中心与钦哲基金会宏大的目标与工作规划架构非常契合。这个中心不仅在欧洲,乃至在全世界,其学术焦点、形式和功能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是对宗萨钦哲仁波切的愿景和事业真正的敬意。”多吉旺秋教授描述钦哲中心是一个“对藏文(以佛教为主)文献进行缜密研究的坚强堡垒,其目标是要精准地了解藏传佛教哲学和西藏丰富的知识历史。”
“钦哲基金会推广原始语言文献的深入研究。尽管人们对于正念等佛教概念的探讨和护持日益增加,但却更重视其在相对积极的效果,例如减压或控制愤怒等,因而经常淡化甚或脱离了佛教基本的四法印见地。护持严谨的学术研究,使佛教这个智慧传统得以完整保存至关重要。”
“藏传佛教资源中心与钦哲基金会的合作,是维持我们组织健全的关键之一。钦哲基金会不仅提供财务资助,也协助我们的管理与策略规划。大家应该知道,钦哲基金会不仅挹注经费,也为我们提供人力资源。钦哲基金会执行长陈季佩 (同时也是藏传佛教资源中心董事会成员) 和策略规划专家洪王德璋对于我们的策略规划与评测指标的制定,尤为重要。从那时起,我们开始汇报中心的重点工作--庞大数据处理。现在我们知道应该如何大规模地推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