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84000
在庆祝84000成立十週年之际,宗萨钦哲仁波切撰文开示,对于新时代,我们应当拥抱变化,运用科技承事佛法传播。

宗萨钦哲仁波切于2017年主持全球连线「经典迴响」
佛陀曾经开示:任何关于大悲心(mahākaruṇā)、缘起(pratītyasamutpāda)以及空性(śūnyatā) 的经文、象徵、或教法等,无论以何种样貌呈现,都极为珍贵。

仅只跟这种经文或教法结缘,即便未曾阅读或思维其深意,而只是将它们放在寺院或家中,或穿戴著,或甚至只是将它们置于头顶或对其绕行来表达敬意——所有这些所造的福德,都比礼敬千佛达百千亿劫之久还要多。

然而,在古代要取得这种经文非常困难。我们只要回想毗卢遮那以及玄奘这两位大译师艰辛的印度之旅,就会了解到真理的寻求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而且从最实际的层面来说,从前的人们要花上多长的时间,才能将经文辛苦地抄写在脆弱的贝叶上,更不用说传递这些贝叶的方式,也无可避免地只能提供给极少数几位的幸运者使用而已。

当然,随著每一次科技的进步,佛弟子都会利用这些新技术,如石刻、木刻印刷、书法抄写、纸本印刷等,更为广泛而有效地保存与分享佛陀的教法。事实上,佛教徒在运用科技上一直是开拓先锋:例如,在敦煌石窟裡发现的九世纪《金刚经》汉译本,至今仍是全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的例证。

身处这个时代的我们是何等的幸运,能够即刻取得佛陀智慧的广大经藏,还可以用过去完全不可能的方式来与他人分享。现在全世界,不论是在多遥远、多偏僻的角落,都可以一指按键就取得佛陀的法语,这是多麽令人讚叹的事!

是的,我们对于社交媒体的滥用,以及坏消息、假讯息、暴力及恶意流言的迅速传播,是应该强烈地反对。但是为什麽我们不能聪明一点,使用相同的方法来反击那些负面的趋势,而且利用它来宣说佛法的真理,并创造出无数的利益呢?

难道我们不能想像一下,一个在地铁上的青少年想要耍酷,但可能不好意思于从背包裡拿出一本过大的佛经出来,而是从他的智慧手机上阅读关于空性与慈悲的内容?或者,想像你自己在毫无意义的派对上感到厌烦时,跑到厕所裡躲个几分钟,从手机上读一小段经文?或者,用电脑上网浏览购物时,却短暂地翻阅到一本经文….

佛陀曾说过,他的教法无论以任何形式呈现,都有其价值与力量。如果他说的是正确的,那麽即使以这种零散的、现代化的方式来接触佛法的真理,没有人能否定它仍具有无比的福德与智慧!

当然,基于个人的、艺术的以及虔诚的理由,我们也许还是会以优美的字体抄写一部经文,也会珍视摆放在佛案上或书架上的纸本经文。但是,我们也有十足的理由,要勇敢并聪明地利用现代科技所提供的所有机会,为我们取得充分的优势。

事实上,当我们了解到现在可以这麽广泛而有效地保存与传播佛法,让更多人可以更快速、更容易、更便利地接触到佛陀教言,这在人类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应该以极大的欢喜心与热忱,来拥抱这些新的可能。

宗萨钦哲仁波切于2020年3月撰写

中文翻译:姚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