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哲聚焦

2021年10月

 

保护丰富而纤弱的佛教遗产

—— 来自贝叶基金会的最新报告

身为钦哲基金会顾问和终身成就者得主的彼得史基林(Peter Skilling)教授,是南亚和东南亚佛教历史和文学的主要学者之一。彼得在泰国生活和工作了近五十年,他于1994年成立了贝叶基金会 (Fragile Palm Leaves Foundation),致力于东南亚佛教文献的保存和研究。该基金会收藏有最大的巴利文和东南亚语言(包括缅甸语、孟语、掸语、桂语、鲁语和泰语)的贝叶佛教手稿。本期钦哲聚焦,我们向大家介绍佛教数字资源中心(Buddhist Digital Resource Center)对这些稀有、珍贵而纤弱的贝叶手稿进行数位化和编目的最新情况,以及在持久的疫情下,贝叶基金会所持续开展的学术活动和其他出色的工作。

上图:贝叶手稿

宗萨钦哲仁波切于九零年代末,第一次参观这些贝叶手稿收藏时的情形仍历历在目,正如彼得所叙述,“仁波切巡视书架,多次恭敬地用额头顶礼手稿。从那时起,贝叶基金会就得到了仁波切的精神支持。”

贝叶数位化计划

抢救濒危佛教典籍

2016年开始,在钦哲基金会的支持下,佛教数字资源中心开始对贝叶基金会位于泰国暖武里府的上座部典籍收藏进行数位化和存档。现在此工作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多年度的计划,其长期目标是对近一万一千卷缅甸手稿进行数位化存档并通过互联网供大众免费查阅。到今年六月,贝叶基金会已拥有一个强大的扫描作业,并且已经对五千六百多卷文献进行数位化存档,目前可以在网上完整地阅览其中五千四百卷(包含超过一百万张图片和两百万页文本),这标志着贝叶基金会的缅甸收藏文献的数位化保存率已超过一半,是这个计划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上图:一卷贝叶手稿,由上至下:外观;整卷手稿;手稿内页

这笔无可比拟的贝叶手稿收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九零年代初。当时,已故的佛教数字资源中心创始人琴恩‧史密斯(Gene Smith)和彼得‧史基林听到关于佛教手稿在泰国北部和邻近国家的市场上被贩卖的消息。他们立即赶到缅甸耿东,在那里发现一筐筐的贝叶手稿被当作纪念品出售。看到这些手稿可能就此永远失去,他们感到非常难过。于是,在志同道合的同事的支持下,彼得发起了一项保育工作,并最终成立了贝叶基金会,来收藏这些独一无二的文本。
贝叶基金会现在藏有大量罕有的、未经研究的贝叶手稿。除了近一万一千卷缅甸风格的贝叶手稿之外,还有超过五千份其他不同文字的未编目手稿。这些珍贵文本正面临着迅速灭失的风险,而保护它们的最佳方式是对文本进行仔细而高效的数位化处理。在这方面,又有谁比佛教数字资源中心做得更好呢?

阅读佛教数字资源中心扩大使命及影响力

上图,由左至右:每页贝叶都经过仔细清洁才进行扫描;扫描团队;扫描站

佛教数字资源中心定期将贝叶基金会的本地网络存储系统与总部办公室的存储系统进行同步,然后将数据发布到其线上图书馆。去年,当地扫描小组的核心人员搬到了紧邻扫描办公场所的地方,因此他们能够继续进行扫描工作而没有因为新冠疫情的发展受到太大的影响。

挑战:为贝叶基金会的珍藏编目

与数位化同等重要的工作是对贝叶基金会的收藏品进行编目。现有目录并不完整,而且只提供基本的标题描述,限制了对文本的访问和对研究人员的实用性。佛教数字资源中心在去年底专门聘请了两位学者来验证和纠正现有的元数据,运用更多的元数据来改善目录,并合作开发一个系统化的编目结构,以便与佛教数字资源中心的关联开放数据平台“佛教数位资料库”对接使用。今年第一季度,开发出了一个既符合学术需要,也符合技术需求的元数据模板。随后,编目工作在第二季度正式展开。

目前,贝叶基金会的编目工作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真正对缅甸手稿一致且全面的编目方法。该收藏品的复杂性、缅甸手稿传播的多样性以及几乎不存在的缅甸手稿和更广泛而言东南亚手稿的参考书目资源,使得这项编目工作更具独特的挑战性。

上图:“佛教数位资料库”线上贝叶基金会文献界面

贝叶基金会收藏文献中的丰富佛教遗产

“佛教数字资源中心的贝叶收藏品数字档案是对佛教研究的革命性贡献。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巴利文和缅甸文佛教手稿的在线存储库,为未来几代学者保存了这些濒危但具有重要意义的文本和手稿学传统。”

 

– 克里斯蒂安‧拉莫茨(Christian Lammerts),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宗教系副教授,美国最重要的缅甸手稿研究学者

贝叶基金会收藏的大部分缅甸的巴利文文本可以追溯到18或19世纪,涵盖了法律、诗歌、佛陀故事、语法和宗教仪式等各种主题。此类手稿是研究缅甸和上座部佛教、巴利文语言学、历史、文学等的主要材料。

实际上,贝叶基金会绝大部分的收藏都是缅甸人民的文化财产。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数位化是一个将文献 “归还 “给他们的方式。贝叶基金会和佛教数字资源中心希望有一天能够与缅甸的学者、僧侣和文化遗产专业人士合作,促进对这些文献的研究,增加对在线图书馆中数字副本的浏览。

 

另一个进行中的系列是暹罗国蒙固王(即拉玛四世, 1804-1868)的巴利文作品集,以在2024年纪念他出家为僧200周年。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因为好莱坞电影《国王与安娜》而闻名的泰国国王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在他1851年登上王位之前,曾于1824年出家,之后为僧长达27年。

学术出版和其他工作

史基林教授和同事们在这困难时期继续带领贝叶基金会的学术活动。虽然一些活动不得不转移到网上举行,但贝叶基金会的工作持续稳定的发展,还有一些新的计划在筹划中。

巴利文和其他东南亚文献研究

贝叶基金会继续其《大藏经研究素材》(Materials for the Study of the Tripitaka)系列,该系列是与尼泊尔蓝毗尼国际研究学院联合出版的。今年出版的第16和第17册将丰富我们对泰国巴利文文学和巴利文经文历史的理解。

 

上图:《大藏经研究素材》系列第16、17册封面

《大藏经研究素材》第16册是巴利文版的Sangitiyavamsa,这是一部巴利文佛经史,由桑提·帕迪康(Santi Pakdeekham)编辑和撰写序言。

《大藏经研究素材》第17册是由桑提·帕迪康撰写的一篇图文并茂的研究报告,《巴利文学的绘制目录:曼谷Wat Thong Nopphakhun庙的授戒殿》。彼得、桑提和贝叶基金会团队已经在此项目上工作了近十年。

桑提和彼得正在准备一册素材,当中包括重要佛陀形像的几部历史作品/传记的巴利文文献。总编辑克劳迪奥·西库扎(Claudio Cicuzza)正在准备另外两册。一册是《第二届巴黎国际巴利语文周会议(2016年)论文集》。另一册则是名为Vajirasarasangaha的巴利文文本,由哈维尔·施纳克(Javier Schnake)负责编辑。这两册素材都将有助于我们了解鲜为人知或几乎不为人知的东南亚巴利文的文献。

另一个进行中的系列是暹罗国蒙固王(即拉玛四世, 1804-1868)的巴利文作品集,以在2024年纪念他出家为僧200周年。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因为好莱坞电影《国王与安娜》而闻名的泰国国王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在他1851年登上王位之前,曾于1824年出家,之后为僧长达27年。

下图:迄今为止的《大藏经研究素材》系列全集

泰国的早期巴利文铭文

贝叶基金会最大的项目是一个泰国早期巴利文铭文的资料库。彼得和桑提收集石碑铭文已经超过20年。这需要对各省的铭文进行拍照,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拓印。这些铭文保存在泰国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和寺庙中,这项工作涉及就每个个案取得许可,然后前往有关地点开展工作。贝叶基金会已经收集了大约70个铭文,并对它们进行了初步研究。

大部分的铭文已经以泰文出版,但以英文出版的还是非常少。泰国早期巴利文铭文将成为泰国的巴利文和佛教研究及历史的重要资料册。

下图,由左至右:缘起咒巴利文石碑铭文拓印;残缺八角石柱上的巴利文经文拓印

实地工作

贝叶基金会的另一项工作是访问泰国的寺庙,对壁画和其他有价值的文物进行记录和数位化。去年,贝叶基金会现场小组的工作已经暂停,但该小组正在评估和统计泰桂语的手稿。桂语是泰语系的其中一个成员,与北泰语或兰纳泰语密切相关,并以类似的文字书写。

下图:实地工作团队将这幅拉差武里府东喀比哇庙里一幅高达7米的佛陀往生木版画进行了拍摄和扫描

上图:2015年,彼得与佛丕府帕可隆庙主持及贝叶基金会的实地工作团队及合影,队员皆身着印有缘起咒拓印的T恤衫

鲜有闲暇的彼得·史基林

在疫情期间,彼得依旧忙于工作。2020年10月1日,彼得获得了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彼得继续在该大学与其他同事合作并指导博士生。他的学生之一,来自马来西亚槟城的黄永仁,围绕《弥兰王所问经》的巴利文手稿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并借此在泰国玛希敦大学荣获得博士学位。永仁也加入贝叶基金会,与彼得一起参与数个巴利文研究课题。

自2020年以来,彼得的所有学术旅行都被迫取消,但彼得还是透过网路给予原订 的讲座和课程,包括为上海复旦大学和印度浦那大学的学生分别做的讲座等。彼得继续通过电子邮件和电话进行学术研究,例如继续开展与北京大学的萨尔吉教授多年的合作。

上图由左至右:彼得的书籍章节《帕尼吉日的佛教》插图之一;《帕尼吉日:印度泰伦迦纳邦的古代佛教遗址诠释》图书封面;《帕尼吉日的佛教》插图,描绘了两位商人在佛陀证悟成佛之后为他献上首份供养餐食。

彼得的翻译作品集Questioning the Buddha, A Selection of Twenty-Five Sutras 已于今年八月由智慧出版社(Wisdom Publications)出版。

“在这本作品集中,散文和诗词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共同赞美佛法。这些经文的精选显示了甘珠尔是多么的丰富、多样和美妙的,而我们对它的了解是多么有限。”

– 摘自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为该书撰写的前言

彼得今年还发表了两篇重要的书籍章节:

《帕尼吉日的佛教》(Buddhism at Phanigiri),收录在《帕尼吉日:印度泰伦迦纳邦的古代佛教遗址诠释》(Phanigiri: Interpreting an Ancient Buddhist Site in Telangana)由Naman P. Ahuja编著,孟买和泰伦迦纳邦文化遗产部 Marg 出版社出版, 第36-65页.

《佛教的封印和缘起咒》(Buddhist Sealings and the ye dharmā Stanza),收录在 《金刚座的宝藏:佛陀证悟之地的发现》(Precious Treasures from the Diamond Throne: Finds from the Site of the Buddha‘s Enlightenment),由Sam van Schaik, Daniela De Simone, Gergely Hidas和Michael Willis编辑,研究期刊第228期。伦敦大英博物馆, 2021年,第76-86页。

上图:2020年10月1日,彼得·史基林教授在朱拉隆功大学由泰国诗琳通公主殿下亲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有关彼得·史基林教授

彼得·史其林教授自2007年起即担任钦哲基金会之顾问,他对于基金会的成长走向,尤其是关于学术研究、奖学金和翻译计划方面,提供了睿智的建议与指导。他也协助创始钦哲基金会的许多奖项,包括钦哲基金会杰出佛学研究奖、钦哲基金会卓越翻译奖,以及钦哲基金会杰出佛学博士论文奖。彼得在2012年荣获钦哲基金会终身成就奖,这是基金会授予个人的最高荣誉,以表彰其对保护和弘扬佛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