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修·艾克斯特(Matthew Akester)专访

蒋贡康楚著《蒋扬钦哲旺波传》英译者
蒋扬钦哲旺波之《西藏中部朝圣指南》作者(西域出版社(Serindia Publications)2016年出版)

 

2020年六月

蒋扬钦哲旺波出生地:位于中国四川德格特隆山谷的顶果村。马修·艾克斯特摄于2007年。

问:《蒋扬钦哲旺波传》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马修:当20世纪末藏传佛教开始传播至藏区以外,我们对“利美”(不分教派)运动以及在过去一个世纪中它对传统的影响有了更多的了解。蒋扬钦哲旺波与蒋贡康楚将所有藏传金刚乘传承编纂成里程碑式的文集。他们的编纂工作为自他们那个时代起的传统传递,尤其是在康区——许多流亡大师都来自这一地区——的传递提供了体系结构与权威。1892年蒋扬钦哲旺波圆寂后不久,康楚撰写了钦哲的传记。这本传记是阐述他们编纂工作之背景与精神的主要文献资料

当第一次读传记时,我有点惊讶地发现尽管钦哲旺波是如此受人尊敬和具有影响力,但并没有藏文以外的其它语言专门研究他的生平与教授,也鲜有人翻译出版任何他的著作。除了2007年出版的由张炜明翻译的繁体中文版《蒋扬钦哲旺波传》。

问:你为什么翻译这本传记?

马修:根本而言我是一名历史学者而非佛教学者。我对钦哲旺波的兴趣始于钦哲基金会资助的另一个图书项目——钦哲旺波《西藏中部朝圣指南》——的详尽研究。在研究那部短篇著作期间,我参考传记将19世纪40年代他在中藏的旅行与经历拼凑到一起,由此我对传记获得了一定的了解。当我听说宗萨钦哲仁波切正在鼓励将传记翻译成英文而显然其他人尚未准备就绪时,我深吸一口气,决定试一试。佛教修行者认为这部作品以及一般而言的心灵导师传记的价值通常在于激励启发正在修行之道上的读者。我对传记的史学价值也很感兴趣,尤其是钦哲与康楚本身就是历史学家与档案学家,他们都很重视历史记录。基于这一原因,我对传记做了广泛的注释,以期将这些内容表达出来。

问:那么,对于寻找启发性的普通读者,本书有哪些值得推荐之处?

马修:我觉得普通读者可以跳过“外传”中一些记录前世、领受的教法、供养等的繁琐清单。普通读者可能会喜欢第五和第六章中康楚对钦哲及其形象的生动描述。许多19世纪的藏文传记文学更像是形式化的圣者言行录,可读性不强。但是在这些章节中,康楚展示出他的老师不仅是一位学识渊博的瑜伽士和圣人,同时也是一位康巴人,说话直率甚至有点粗鲁,会有一些通常与圣人无关的脾气和冲动。最重要的是“内传”与“密传”生动地描绘了汇编“利美”典籍背后的一段神秘而有远见的“奥德赛”之旅,栩栩如生地刻画了钦哲与前代大师之间非凡而亲密的互动。

问:你花了多长时间翻译这本书?

答:藏文版传记本身共118贝叶。我用了大约6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初译,然后又花了5年时间寻找那些可以解释书中困难章节或文字的人,并且研究了脚注。最后我很荣幸地请到吉美钦哲仁波切审阅大部分内容和做最后的修订。传记译本的第一版由雪谦出版社于2012年在印度出版。此次的新版有一些细微更新,并且有幸增加了宗萨钦哲仁波切撰写的新前言。感谢钦哲基金会令这一切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