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哲聚焦
2020年4月
追随佛陀的足迹
印度“佛陀足印佛法中心”揭幕暨开示

在3月初,仁波切访问了“佛陀足印佛法中心” (英文Buddha Pada ,Pāda是梵语,意为足或足印,”Buddha Pada”意即“佛陀足印”),并进行了为期六天的揭幕暨开示活动。 “佛陀足印佛法中心”是印度悉达多本愿会一个新的协作中心空间,它依循“三束阳光” —— 即龙钦巴、川波喜饶欧瑟和吉美林巴 –—— 的传承。该中心在宗萨钦哲仁波切和尼昌钦楚仁波切的指导下运作。这次活动由印度悉达多本愿会和卡林邦斯里那烂陀基金会(Kalimpong Shree Nalanda Foundation)共同组织。

“佛陀足印佛法中心”一瞥

仁波切为中心的莲师像点睛开光



仁波切为当地学童开示佛法并互动

宗萨钦哲仁波切和尼昌钦楚仁波切

开示上的听众
书籍
这次活动免费派发了四本藏文和尼泊尔文书籍。 (尼泊尔蓝毗尼大学的巴拉居里教授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些书的尼泊尔语翻译。) 这几本书是《嘉村宁波的生活和教授》、《佛的品德详解:如何修持佛陀仪轨》、《龙钦宁提修持》 和蒋扬钦哲旺波的《龙钦宁提的评论和解释》。


志愿者在分发书籍
这次活动为住在中心的所有客人免费提供食物。午餐时间一般非常匆忙,中心向约200人供应了午餐,包括嘉宾和学生,并向所有开示的参加者分发了午餐包。
厨师来自不丹和鹿野苑。一个藏族妇女团体负责侍奉茶点,不丹的志愿者负责管理法会的后勤工作,而日本悉达多本愿会的学生则侍候两位仁波切。
每日的节目
六天中有几天还包括其他特别活动,例如塔芒社区民歌手的文化介绍以及日本寺庙音乐和民歌。
尼昌仁波切向所有参与者派发了代表幸福与和平的折纸纸鹤。这次活动专门制作了4,800只纸鹤,由日本的163位人士提供,当中大多数人都在临终关怀中,他们表示这是他们回馈世界的方式。
关于“佛陀足印佛法中心”和卡林邦
从印度巴多格拉(Bagdogra)机场出发,经过蜿蜒的公路穿过提斯塔河谷,需要约三个小时的车程,就能到达佛陀足印中心,而距离卡林邦市中心则仅20分钟车程。 佛陀足印中心在尼昌钦楚仁波切的指导下建立。尼昌仁波切在藏地出生,是唯一一位大多数时候在日本居住的高位阶藏传佛教喇嘛。宗萨钦哲仁波切最近接受了尼昌仁波切的邀请,参与发展和指导佛陀足印中心的活动。新建的中心由日本神户的建筑师设计,历时14年完成。 这是尼昌仁波切的两位学生格桑菩提亚(Kelsang Bhutia)和井之元(Inomoto)出于爱心的成果,而井之元还亲自负责中心全部的建筑和监督工作。中心是帕里特秋林信托基金会(Palri Thekchok Ling Trust)和卡林邦斯里那烂陀基金会的关联机构。

格桑和井之元
卡林邦位于印度西孟加拉邦的北部,与锡金相邻。它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山麓,海拔1250 米。直到18世纪,卡林邦还是锡金王国的一部分,由锡金统治者统治,后来才由不丹接管。在19世纪,英国人接管了卡林邦,并将其合并到现在的印度西孟加拉邦。
以上照片由蒋扬藏波和乌玛彼达(Uma Pitta)提供
振兴佛教传统
宗萨钦哲仁波切的一个重要的愿望就是振兴传统佛教国家的佛教。古印度是悉达多王子的出生地,释迦牟尼佛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这里教法,距今已有2500多年。尽管今日,佛教在印度非同往昔阿育王时代的辉煌,但人们对佛陀的教法越来越感兴趣,尤其是年轻一代。
为了弘扬印度的智慧传统,印度钦哲基金会于2011年成立。多年来,钦哲基金会支持了位于喜马拉雅山脚下小镇比尔的鹿野苑学院的各种活动,赞助了国际佛法之光基金会(Light of Buddhadharma Foundation International) 在菩提迦耶和其他文化遗产地举办的三藏诵经活动,在浦那大学加强了佛学研究课程,并支持印度的多个佛教基层组织。钦哲基金会资助的最新项目佛陀足印佛法中心同样有志于在印度振兴对佛法研习和修持的兴趣。
有关更多印度钦哲基金会的活动,请参阅2018年11月的钦哲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