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

钦哲基金会在尼泊尔已开展工作超越十五载。自2007年和“自生智佛学院”创立联合奖学金开始,以及通过与当地一些基层组织建立起伙伴关系,包括“喜曼格迪寄宿学校”、“为尼泊尔教学”和“南嘉佛教学校”,如今我们在尼泊尔护持丰富多元的项目,而 且将继续在这独特非凡的国家扩展我们的工作。

在尼泊尔培育人才

莎拉‧米斯特(钦哲基金会尼泊尔计划协调人)供稿

钦哲基金会的一些尼泊尔项目,其缘起乃是2015年大地震之后的关爱重建,当时的着眼点是为尼泊尔的长远利益培育人力资源。有赖莲心基金会的朋友和尼泊尔当地友好的协助和建言,我们发掘了一些合作伙伴。

Shree Mangal Dvip logo

喜曼格迪寄宿学校

 

基金会其中一个护持的对象是来自尊贵的创古仁波切在博达大佛塔旁兴办的喜曼格迪寄宿学校的毕业生。这些年轻人大多来自如努步日、马南、苏姆、纳尔等与世隔绝但笃信佛教的贫穷地区。这些学生每次由加德满都返乡,在经过漫长的公车旅程后,还 要徒步多达四天的时间。在他们的家乡,只有寥寥几所学校,因此大部分适龄的小孩都会被送到加德满都山谷或印度的寄宿学校或大型的佛学院。他们从十年级毕业后,都受到很大压力要回家照顾家庭或帮补生计。中学毕业对他们来说已是了不起的成就, 鲜有喜玛拉雅山区的儿童有机会或资源完成专上教育。计划负责人贝玛努布和学生以及他们的家人紧密合作,以确保他们得到理想的成果。目前在加德满都共有七位学生获得资助修读医疗助理(赤足医生),还有一位攻读公共卫生学士学位。

Graduates Tsewang Buti, Karma Nangsel, and Youden Lhamu (left to right) delivering patient care during field training. Photo courtesy SMD

上图:毕业生Tsewang Buti, Karma Nangsel 以及Youden Lhamu(由左至右)在医疗实习训练期间照顾病人。图片来源:喜曼格迪学校

Pema Nurbu with potential students Sangye Dolma, Pasang Lhamu, and Susmita Rai in Kathmandu. Bottom: The program’s first graduating students, Youden Lama, Tsewang Buti, and Karma Nangsel in college uniforms. Photo courtesy Pema Nurbu and SMD

上图:贝玛努布和准备入学的新学生Sangye Dolma、Pasang Lhamu 和 Susmita Rai摄于加德满都;穿着校服的首届毕业生 Youden Lama、Tsewang Buti 和Karma Nangsel。 图片来源:贝玛努布及喜曼格迪学校

钦哲基金会资助的这项为期九年的奖助金计划,如今已进入了第六个年头。计划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学生在毕业后需要在尼泊尔的偏远地区参与不少于三年的服务工作。无论在学习或毕业后服务期间,为确保学生的安全和计划的成效,适当的评估、支援和协调都是必须的。首届的毕业生在今年成功考取官方医疗执照之后,便会展开医疗服务工作。在新冠疫情之下,他们遇到了无数障碍,因此,所有无惧各种困难、在学习进度受阻的情况下一直坚持下去的学生,都值得我们击节称赏。

长久以来,我们的合作伙伴喜曼格迪寄宿学校在创古仁波切高瞻远瞩的领导之下早已利益无数喜玛拉雅山的孩童。一同成就此项计划的人包括雪莉‧蓓蕾儿、 阿阇黎旺秋(喜曼格迪寄宿学校的前校长) 以及此奖助金计划负责人贝玛努布。

Pema Nurbu in his village,2021. Photo courtesy Pema Nurbu

上图:贝玛努布摄于他的家乡,2021。图片来源:贝玛努布

我的名字叫贝玛努布,我来自努步日,一个位于尼泊尔廓尔喀省北部一个非常偏僻的喜玛拉雅山谷。由加德满都出发要坐一天公车、再走两、三天路才能到达我的村落。我在1992年入读喜曼格迪寄宿学校,到2003年 4月毕业。之后我在加德满都攻读资讯科技,期间有两年我同时在喜曼格迪寄宿学校履行服务,当办公室助理。毕业后,我做过电脑科教师,同时负责带领艺术与设计科的课外活动。我也参与过一个称为Rewa Alliance(“难民妇女联盟”)的非牟利团体,它隶属于总部位于澳洲的另一个非牟利机构Hope Alliance(“希望联盟”),在尼泊尔组织改善喜玛拉雅山区儿童、个体和家庭生活素质的倡议和项目。

在2019年,我有幸成为钦哲基金会和喜曼格迪寄宿学校一般医学(救护学)奖学金的计划负责人。目前参与计划的有八个学生,另外有五位正在等候入学。我负责引导和协助学生完成三年的课程,并且替他们在有真正需要的偏远村落配对学以致用的工作机会。通过这项计划,我愿见到更多的学生毕业,然后回馈家乡,令所有人都享有基本的医疗保障。这也会令孩童的父母被潜移默化,不再局限让子女读完十年级便停学(这似乎是大部份偏远山村的主流思想),反而会给他们自由,依自己的兴趣和热忱继续升学。我们也培育学生成为未来的领袖,去建立一个更强韧、健康和兴盛的家园。

我永远感激尊贵的创古仁波切、喜曼格迪学校、希望联盟、钦哲基金会、以及所有曾助我学习和成长的人。

 

Teach For Nepal logo

 

為尼泊爾教學

 

为了配合仁波切对培育人才的愿景,我们把资源集中在医疗和教育方面,因为这样做最符合尼泊尔的长远利益。

“为尼泊尔教学”(TFN)在改善当地教育素质的工作上发挥着深远的影响力,是钦哲基金会难得的合作伙伴。TFN为细心挑选的尼泊尔学士毕业生提供一个为期两年的教师培训计划,让他们受训后到国内贫困地区的学校教学,并给予适切的支援。我们的伙伴计划赞助的首批培训教师共有十三人,他们被分派到辛杜帕尔乔克县的五间学校任教。该县是尼泊尔大地震的一个重灾区。

“为尼泊尔教学”的成果骄人,并拥有深具影响力的旧生网络,堪称同类基层组织的典范。自2016年起,钦哲基金会至今已赞助了60个培训教师,惠及的学生人数达1600人。

Teach For Nepal students, teaching fellows, schools,and community.Photo courtesy TFN and Sarah Mist

上图:“为尼泊尔教学”的学童、培训教师、参与学校以及当地社区。图片来源:“为尼泊尔教学”及莎拉‧米斯特

“试想像世界突然崩塌,你熟识的那个世界已然消失,教育要做的是让你装备自己以随时面对这种情境。”

 

这是我父亲传承给我的智慧,因此我年轻时把光阴都用在发展我的求生和领导能力。后来,我在尼泊尔和美国就有了一些机会去组织青年人训练求生和领导能力。在美国读完硕士之后,我在联合国驻尼泊尔特派团工作,但我对青年工作的热忱把我带到“为尼泊尔教学”。我的职责是培育能够转化课室、社区和国家的领袖。——“为尼泊尔教学”行政总裁 Swastika Shrestha

Swastika Shrestha, CEO, Teach For Nepal, 2021.

Swastika Shrestha, CEO, Teach For Nepal, 2021.

在创立“为尼泊尔教学”之前,Swastika Shrestha在组织青年领导和求生能力培训以至体验学习等方面的工作,已累积了逾十二年的经验。Swastika毕业于美国密芝根州奥利韦学院心理学系,并于纽约康奈尔大学取得公共管理(国际发展领域)硕士学位。她曾于联合国驻尼泊尔特派团任民政事务主任,并为不同机构担任顾问。凭着丰富的经验和专长,Swastika为TFN度身订造了一个教师培训计划。虽然计划并非宗教性质,但Swastika善巧地利用了各种方法,包括佛教的禅修技巧和心的训练方法增强学员的自信,并启发他们以勇气超越自己的局限,以期能够利益在壮丽的偏远山区深受贫困所迫的人。当地不少青年才俊受她感召,而加入了“为尼泊尔教学”。虽然TFN的总体策略是提供结构性的支持,它确实是由尼泊尔的年轻人为尼泊尔的年轻人营运,并着眼于整个国家的利益。

自2016年起,钦哲基金会扩大了与SMD和TFN的合作范围,而工作重心亦由地震灾后支援变成对喜马拉雅山区的佛教社群更全面的关怀。

南嘉佛教学校

Remote Upper Mustang village,Pal Ewam Namgyal Monastic School,and the mobile school site in Pokhara, Nepal. Photo courtesy Pal Ewam Namgyal Schools

上图:上幕斯塘村、南嘉佛学院、尼泊尔博卡拉的流动校舍。图片来源:南嘉佛教学校及女尼学校

2021年钦哲基金会资助南嘉佛教学校和南嘉女尼学校聘请了两位教师。位于上幕斯塘的南嘉佛教学校与女尼学院相彼邻。两校位处海拔3850公尺的高地,那里冬天的日间平均温度介乎摄氏零至五度,晚间伴随大雪的温度可降至零下二十至二十五度之间。鉴于寒  冬的严峻环境,两间学院在每年十月至来年四月都会搬到海拔较低的博卡拉流动校舍上课。现时两校共有介乎4至15岁、就读幼稚园至十年级的74位僧童以及51位僧尼。

 

持自生智佛学院的学

上图:自生智佛学院 2021秋季 学生。照片来源:自生智佛学院

通过与自生智佛学院的长期伙伴关系,钦哲基金会一直护持在尼泊尔进行的佛教学术研究和修行活动。钦哲基金会暨自生智佛学院联合奖学金计划为国际学生提供全日制和兼读制的奖学金,并且赞助工读生计划。从2014年起,又有了一项专为尼泊尔、东南亚以及整个喜玛拉雅山  区域(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不丹、以及居住在喜玛拉雅山藏民社区)的学生而设的奖学金。去年,共有39位学生受惠于联合奖学金。

 

阅读几位联合奖学金得主的故事分享:

Raj Kamal Thokar—来自尼泊尔的大学四年级学生。“我很享受研读佛教哲学和修习佛法。我们一家三口—父母和我—就靠父亲微薄的收入养活。我非常享受自生智佛学院的学习生活里的每一环,无论是听老师讲书、写论文、或是应付考试压力。我觉得我的分析能力和对佛教哲学的整体理解都有所增长。佛教哲学尤其引人入胜,因为它挑战我们对自己和周边环境的一套约定俗成的感知方法。能够得到这项奖学金,我感到很幸运。我打从心底深处感谢所有赞助人,全因他们具足仁心和远见,我才能在自生智佛学院学习佛法。”

 

Lucia Videla说:“我来自阿根廷一个小家庭,爸爸是艺术工作者、画家,妈妈是教师。我可以成为全日制学生,全赖得到奖学金和其他资助。我在自生智佛学院获益良多,让我有机会学到许多佛教哲学既广且深的知识,也令我学懂不少人生的道理。我感恩有机会和那么多有趣的人一同学习,包括同学和老师。在尼泊尔生活也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体验。我立志成为一个译者,把藏文翻译成英文或西班牙文,为弘扬佛法出一分力。真的很感激你们,给我达成梦想的机会。没有你们的帮助,这一切都不可能成真。”

 

来自印度的Tia Sinha:“我在自生智佛学院就读翻译、文本诠释和语言学硕士课程的第二年。我很享受写硕士论文的过程,正在翻译一部譬喻经(梵语avadāna),是关于佛陀过往生的故事,原文是藏文和梵文。我也很喜爱阅读出自其他传统的譬喻经合集以及相关的论著。此外,我们正在翻译一些相信出自冈波巴大师的道歌。而我也旁听梵文班(翻译和传统梵文)。这个课程让我有机会累积一点把藏文和梵文翻译成英文的经验。这项奖学金大为减轻了我的负担,非常感谢你们!”

 

来自哈萨克共和国的Dina Suleimenova :“我在自生智佛学院就读三年级,我很高兴能够继续研读佛学。这儿的环境充满启发性,让我们在变幻莫测的物质世界现实当中学习和修行古老的智慧。这所佛学院亦是数一数二最好的、以最有系统和最直接的方式研习佛法和相关语言的地方。我得到的财务支助令我可以专注学业,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学习和翻译藏文文本。得到这种扶助让我感到深受启发和充满动力。我非常感恩!你们的支持对学生们的意义重大,带来了真正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