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下一代

“在东西方教授佛教哲学多年之后,我意识到现在是为下一代认真思考的时候,我们作为一个社群,如何能协助下一代做好准备,以迎接这一生将面临的机遇及挑战。”

– 宗萨钦哲仁波切

教师品质

“教师最重要的品质就是仁慈。教学不应被视为一项工作,而是一个重大的责任。实际上,教师要为他人的人生负责。”

 宗萨钦哲仁波切

正派人格

“谈论佛教教育的时候,我并非是指一所教授佛经、让孩子朗读偈颂的学校,我指的是着重正派人格,而非如何致富的学校、课程或教育系统。”

– 宗萨钦哲仁波切

钦哲基金会正在探索各种方式护持佛教家长和教师,为他们提供资源,借此创造孩童依于佛法生活的善缘。

钦哲基金会鼓励与教师及儿童相关的计划,申请阿育王奖助金。我们同时也为作家设有“儿童图书奖”,并且资助赫墨拉基金会(Hemera Foundation)为加深教育工作者的禅修体验所设的奖助项目。

Drawing of Ashoka by Sally Devorsine, commissioned by Khyentse Foundation.
获奖者
  • “德国佛教联盟”(The German Buddhist Union)正着手筹划正统的佛学教材,并为德国的学校系统开办佛学教师培训课程。
  • 美国“菩提孩童”正开发一套适用于佛教中心的儿童教育课程模组。
  • 波兰“远东文化交流基金会”出版了一系列的佛教儿童读物。
  • 不丹“南方人教育计划”(Lhomon Education)与现有教育机构合作,且配合政府目标,研发有别于传统的教育方式,以巩固不丹古老智慧传统,同时引入与时具进的永续发展计划。
  • 尼泊尔“帕尔·依旺·南贡尼师院”(Pal Ewam Namgon Nunnery)为贫童提供免费教育。
  • 澳洲里斯摩尔“悉达多学校计划”为拟开办学校开发了一套以缘起教法为主轴的课程。虽然学校并未落成,但这套课程已通过澳洲政府认可,依然切实可行。
  • 与2016年竹千法会同时进行的十日儿童营正在筹备中。
指导委员会

诺亚·琼斯(Noa Jones)儿童教育协调员

露西·裘里克瓦(Lucie Jurikova)

海瑟·桑奇(Heather Sanche)

崔雅婷(Candice Tsuei)

吉纳维芙·沃特撤(Genevieve Waltcher)

游欣慈

“『菩提孩童』(Bodhi Kids)与钦哲基金会有着相同的愿景:免费提供所有佛教传承的主要教法,并尽可能将佛陀的智慧慈悲广传天下。我们非常欣喜能提供这个平台,为佛法和众生利益服务。”

玛雅·凡德米亚(Maya van der Meer)

菩提孩童创办人及董事

“谈论佛教教育时,我所指的不是培养佛教徒的教育,那样的视野未免狭隘。我所指的是培养正派人格的佛教教育。”  — 宗萨钦哲仁波切

“我们现有的教育系统非常强调诸如学位等事情,一切都以找得到工作为本。我们完全陷入这个称为『工作』的现象之网,但这真能保证我们二十年后依然安然无恙吗?我不这么认为。” — 宗萨钦哲仁波切

“就我看来,我们这个世界有许多的苦难,似乎都是现有教育的副产品。” — 宗萨钦哲仁波切

“身为佛教徒,我们可以借力数百年来的教育经验,帮助孩童理解万物皆是缘起相依。” — 宗萨钦哲仁波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