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种子系列 第一期

中道教育

2023年4月

 

中道教育——一个全球佛法教育枢纽

由“中道教育”执行总监诺亚·琼斯(Noa Jones)供稿

源自宗萨钦哲仁波切的启发,中道教育Middle Way Education运用“天与地”的方式开展儿童佛法教育。这里的“天”是一个广大、永恒的愿景,指的是开创一个儿童佛法教育的黄金标准。我们的目标是:研究和开发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帮助世界各地的家长和学校领导为孩童介绍佛法。

“地”指的是中道教育在各个营地和合作学校的实地工作。例如美国的中道学校Middle Way School,这所从学前班到六年级的独立学校位于纽约上州哈德逊河谷,在这里,远大的愿景得到实时的切身实验。每天都有学习和拓展这个教育模式的机会。这是学生、老师、家长和行政人员之间的真实协作,是将佛法和谐融入现代学习环境的良机。

在没有相关教育资源的全套综合指导规划的情况下,启动这样一个计划当然是一项挑战。虽然佛教为教授佛法提供了丰富的框架和体系,然而,其中专门为儿童设计的内容微乎其微。没有教育理论,没有经过时间验证的方法论,也没有条理清晰连贯有序的适合成长的佛法课程、歌曲和教学方案。而我们需要这些内容以及其它的许多元素,来构建一个现代的课程安排。为此,我们必须要有创造力、足智多谋,还需要一些勇敢无畏。

中道教育在中道学校的校园内开展行动研究,对课程进行测试和实时记录。 与熟练的进步教育者合作,将他们的经验和创造力带入主题,让佛法自然生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仅有这些“地”之层面的有趣教案,还不足以构建达成“天”之愿景、破旧立新的课程体系。教师和学校领导还需要制订可衡量、可定义范围、可循序渐进的指标和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实际开展工作之前,我们先对该领域进行了调研。2016年,我们尽可能多地考察了我们能找到的各个佛教学校和儿童项目。这些研究后来成为我们持续扩展的在线教育网络的基础。最终成型的白皮书点明了我们有可能落入的困境、以及我们需要填补的空白。我们还研究了一些基于神经系统科学的教育学最佳案例。根据这些研究,我们做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选择:远离诱惑,避免将我们的教育模型陷入佛教已有的繁多数目清单——诸如四圣谛、十二尼陀那(缘起十二支)、六度波罗蜜多(六圆满)之类。我们想要从儿童的实际体验入手,将身体、情感、智力(身、语、意)的发展都纳入考量,然后理念结合实践,找到适合学生成长的方法。

我们也与年轻的佛法二代修持者深入探讨,从他们的故事中学习经验。我们知道,并不是每个出生在佛教家庭的人都能成为认真的修行者。这些访谈帮助我们最终选择了现在的教育模式。这些年轻的佛教徒一次又一次地反复告诉我们,在他们的道途中最重要的两大影响因素是:一是与一位好的老师结缘,二是学习见地的内在逻辑,而不是教条。孩子们并不想被告知该做什么,他们更想知道事物是如何运作的。我们的结论是,如果你教导因果关系,良善亦会随之而来。当然,我们也鼓励基本的道德操守,例如佛教中的五戒,但我们觉得这些并非佛法教育的独特之处。

就这样,我们的“主题单元Thematic Unit)“架构最终成型。中道教育的佛法主题,诸如无常、因果和传承等等,并不拘泥于任何一个传统佛教类别——这些主题更注重的是与儿童的兴趣和认知能力相匹配,它们也不是固定不变的。2023年,我们有志于探索一个新主题:看不见的世界。经过纽约中道学校和其它各个营地在过去五年中的主题单元实践,现在,我们已经积累了无数的教案、歌曲、书籍推荐、教师反馈和更多其它内容,目前,这些资料正在被上传到Atlas Rubicon,这是一个可供各合作学校使用的平台。许多独立课程已经可以在我们网站的公共资源页面上找到(目前只提供英文资源)。

 
 

但是,仅有这些“地”之层面的有趣教案,还不足以构建达成“天”之愿景、破旧立新的课程体系。教师和学校领导还需要制订可衡量、可定义范围、可循序渐进的指标和标准(这些教育者术语被用于测定一位教育工作者按一定时间和顺序,所达成的教学内容额度)。我们需要制订与所有“五大学习领域Five Domains of Learning)”的分类内容、指标和标准相匹配的教师培训。目前,我们正积极致力于相应的编纂和文档整理。在课程体系专家和佛法顾问们的支持下,这样一个课程体系架构的创建工作已经接近圆满完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按照仁波切的建议,闭上眼睛跳进教室,把它用作实验室,看看会发生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将这一切付诸实践——将“天”和“地”结合起来——我们需要依靠真正的善知识(梵文:kalyanamitras),即那些落实课程的优秀老师们。我们需要更多人员进入这个领域。感兴趣者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关注我们、阅读以往的通讯、浏览我们最近更新的网站、并联系我们了解更多信息。

中道教育本可以选择另一种方向。我们本可以从众多的佛法清单中选择一个,试着将内容塞进条条框框,从一开始就将一切规定得井井有条。但我们没有那样做,与之相反,我们按照仁波切的建议,闭上眼睛跳进教室,把它用作实验室,看看会发生什么。最令我们惊讶的是,孩子们很容易就能激发出对佛法的热爱。这是他们的天性。这并不是说启动这样一项创新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而全球疫情更是让这项工作颇不轻松。但经由所有这些压力和热切,钻石终于显露成型。

我们由衷感谢钦哲基金会及其护持者们给我们机会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尝试。对此,我们回报以日渐增多的事实佐证,证明可以用如此自然的、充满意义而且好玩的方式,将戒、定、慧等佛法概念融入任何学习环境中。

我们想要分享的其中一项佐证是这个“修心系列影片”,在这些影片中,最高年级的中道学校学生们能够清晰表达,他们从来自10至11世纪的印度佛教大师阿底峡尊者的教导中学到了什么。

 

第21支修心(Lojong)影片截图:在中道教育的“成人式(Rites of Passage)”探索项目中,一名学生正在讲解修心短语 “常怀喜悦之心(Always Maintain a Joyful Mind)”。

 

现在,中道教育还开始为提供亚洲和南美的学校创始人立项顾问服务。随着中道教育的成长,这项服务也将逐步扩展,包括从可行性研究、战略规划到招聘,从美学设计到课程规划和教师培训等所有相关内容。中道教育的模式被设计成具有高可适性、能够适应不同国家各个学校和营地的独特条件。目前,我们正积极致力于护持在亚洲创立第二所中道学校。我们将随着项目进展发布更多新闻。

 

中道教育的团队正在壮大。佛法顾问有:宗萨钦哲仁波切,吉美钦哲仁波切,菩提比丘,修玄老师(Shugen Roshi),竹究滇津仁波切,恰度康卓,和加伦·弗格森(Gaylon Ferguson)。董事会成员包括:执行总监诺亚·琼斯,董事会主席布兰登·李(Brandon Lee),董事会秘书Manwai Ng,恰度康卓,安妮雅·哈特曼(Anja Hartmann),Kuhn Sucharitakul,Michael Macioce 和 Pema Abrahams。 董事会目前正在组建由各个领域的专家所组成的小组委员会。 有关团队的更多信息,请访问“关于我们”页面。

“中道教育采用全面且深思熟虑的方法来设计课程,以服务于世界各地学校的佛教教学。该框架丰富而优雅,体现了佛教的基本要素和佛教教学的实际应用,我们所有人都可以找到关联之处并从中受益。与‘云端可持续教育’的合作也在意料之中,此合作增进了学生需要了解的内容,帮助他们进一步懂得能够做什么、以及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在这个多样化、不断变化和相互依存的世界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茁壮成长。

—— Jaimie P. Cloud,云端可持续教育(The Cloud Institute for Sustainability Education)总裁兼中道教育课程顾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