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哲基金会通讯主任莎拉‧安‧威尔金森与“佛教数位资源中心”(Buddhist Digital Resource Center)执行董事詹恩‧荣尼斯(Jann Ronis)和奖助及计划经理菲利普‧曼查卡(Phillip Menchaca)在剑桥一家餐厅会面,畅谈“佛教数位资源中心”的过去和未来。继续阅读,了解“佛教数位资源中心”将收藏范围扩展至东南亚语文文献,以及他们为学者和修行者汇整更多资源的计划。
莎拉‧安:詹恩和菲利普,请你们介绍一下自己,然后告诉读者:两位最初如何和佛教数位资源中心结缘?
詹恩‧荣尼斯:我在2018年7月加入佛教数位资源中心,担任执行董事。2006-2007学年期间,我在佛教数位资源中心担任访问学者,它当时名为“藏传佛教资源中心”,所以我在这里已经超过十年了。上任执行董事一职前,我还在学术界,是维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宗教研究所的研究生,专攻佛学与藏学研究,也前往不少西藏寺院实地考察。在维吉尼亚大学就读期间,我在中国待了三年半。
2008年,我从研究所毕业,经济衰退期间在法国担任博士后研究员。教授休假时,我接管他的课程三个学期,且获得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讲员教席,在那里待了七年。我很喜欢加州生活,除了佛教数位资源中心的这份工作,没有任何其他工作能让我离开。
菲利普‧曼查卡:我在2017年来到佛教数位资源中心,之前在协和神学院(Union Theological Seminary)担任科学与灵性项目的专案经理,工作范围包括创建新网站,内容包含了媒体产品,以及与佛教和科学界人物的访问。
我在佛教数位资源中心负责发展与传讯,而角色正逐渐演变成计划管理。
詹恩:菲利普只比我早一年加入,听起来很奇怪,因为以一个比我资深没多少的新手来说,他对运作上的优缺点了如指掌,时时刻刻都从策略层面思考。中心所有工作人员,包括资深前辈,都非常投入,大家一同努力规划专案和解决问题。
莎拉‧安:身为执行董事,你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詹恩:我监管佛教数位资源中心在东南亚地区的扩展计划。坦白说,我不确定有多少使用藏文资源的用户听说过我们在东南亚的重大计划。这些项目将在一年内上线,我肯定中心的长期用户会赞叹不已。我们正开始为上千文献提供缅甸和高棉语文版本,包括巴利文的文献,所以佛教数位资源中心将迎来一个全新的用户群,我为此感到特别振奋。

我还有一项需要处理的事务:巩固中心的基础设施。这是我们的用户看不到却非常重要的部份。很庆幸,有像钦哲基金会这样的组织拨款支持我们的整体运作,这至关重要。如果缺乏资金购买储存空间、维护伺服器、聘用新人、确认所有资料都经妥善储存和整理,我们就会没有前进的动力。
展望未来,身为藏学者,我希望启动不丹计划,以及重新联系印度的合作伙伴,以扩增藏文相关收藏。我也想往教育资源发展,如编纂词典。我认为佛教数位资源中心应该发展成文献资料库和词典工具的首选。
莎拉‧安:从藏传佛典扩展至更广泛的佛教经典,为何如此重要?
菲利普:从藏文文献扩展至更宽广的佛教传统,给我们机会整合全世界的佛教文献,让修行者、研究员和学者得以了解不同文献之间的异同和文献的传承历史,且将所有佛教传统在同一个平台上统合。
詹恩:扩大规模涵括所有佛教文献还带来一项好处──成就了我们与世界各地许多姐妹组织、科技公司和佛教社群之间的重要伙伴关系和合作机会。
莎拉‧安:转型计划到目前进行得如何?是什么促使中心企图扩展?

詹恩:大约在2015年时,中心的一些赞助者表示:“中心已经完成其任务,扫描了所有琴恩‧史密斯的收藏品。如果中心可以扩大规模,找到新的存在理由,我们鼎力支持。但若中心没有这样的计划,身为捐助者,我们不想护持无动力的计划。”
我之前的执行董事杰夫‧沃曼(Jeff Wallman)知道佛教数位资源中心可以发挥更大作用。他获得一笔资金,2015年于柏克莱举行了一场大型会议。我当时人也在柏克莱,一位与会者告诉我:“大事要发生了。佛教数位资源中心在短期内若非缩编,就是扩展。”幸运地,佛教数位资源中心在会议中提出一个获得何鸿毅家族基金会和钦哲基金会支持的计划,之后我们就开始扩大规模。感谢杰夫的努力。我真的非常幸运,能在这个组织最有力量和成长茁壮的时期承接这份工作。
时光快转到现在。委员会建议:如果我们想将佛教数位资源中心定位为更大佛教世界的参与者,我们应该与贝叶基金会和“尼泊尔德国手稿编目计划”(Nepalese-German Manuscript Cataloguing Project)合作。贝叶基金会让我们首度跃入这个新的工作领域。那时我们决定扩展收藏东南亚文献,因为这将有助于使中心的收藏更多样化,而这些贝叶文献也的确濒临消逝,且未获应有的关注。
菲利普:它们很少受到关注,濒临消逝危机。在东南亚地区,气候就是保存贝叶文献的巨大挑战,特别是在资源罕至的偏乡寺院所收藏的贝叶手稿。
詹恩:每一代都需要有人重新抄写那些手稿,但现在已经没有人担任抄写员了。
莎拉‧安:它们现在的状况如何?
菲利普:那要看情况,有些还可以,但是很多都在消逝。
詹恩:文献缺乏理想的储存环境。即使是柬埔寨国家图书馆的文献也置放在缺乏空调的房间。它们置于橱柜中,遭受虫害、鼠患和霉变威胁。
菲利普:许多地方没有适当的消防系统。在巴西国家博物馆被恶火付之一炬之后,我深切觉得此种悲剧可能在东南亚的这些机构随时发生。那些地方的电线接线不良,没有火灾防护。当我们的团队访问蒙古国家图书馆时,他们说:“他们的消防系统是一桶桶的沙子。”
詹恩:我曾经在2013年亲眼见过那一桶桶沙。
菲利普:巴西发生的惨剧很可能在东南亚重演。因此,数位化这些文献,确保其安全,并可借由网路取得,是重要且紧急的任务。
莎拉‧安:钦哲基金会的成员中,很幸运地有一些杰出的学者,但我们之中大多数不是学者。中心目前从事的工作与一般佛教徒关系为何?
詹恩:我们的事业至少有两点与一般佛教徒密切相关。第一,它有助于维系亚洲佛教传统的活力和强健。目前在高棉佛教寺庙基金会(Khmer Buddhist Temple Foundation)的支持下,我们将前往柬埔寨。在当地,这个计划可以活化旧事物,重新复兴传统,而这种振兴方式可以推展到全球佛教社群,比如蒙古。
例如,在柬埔寨金边的不同档案室中,收藏大约35,000卷的影片或手稿。毫无疑问地,它们是无价的瑰宝,蕴藏着精彩多样的柬埔寨佛教文学:诗歌、故事与佛陀本生传等等。
第二,我们的工作如何能与更广大的佛教社群相关?我们所保存的文献全是译者的翻译素材。我现在还不是在谈“八万四千.佛典传译”以及佛教数位资源中心所提供各种版本的经典。资源中心的收藏包括许多通俗作品,例如禅修手册、故事与虔敬心之作等等。这些作品的翻译将提供一般行者,以及对佛教思想和文学仅感到一时兴趣的人阅读。此外,在智慧出版社(Wisdom Publications, 译按:美国主要佛教书籍出版社之一)和其他出版社出版的所有优秀书籍中,译者主要通过佛教数位资源中心获取原始文本。
当然,译者会与他们的上师一起工作,但是当他们着手翻译时,他们会造访佛教数位资源中心。因为,虽然上师可能会给他们一份文本,但是这文本往往有抄写错误和难以理解之处。因此,另一个版本会有助于解读,这就是佛教数位资源中心发挥功效之处。
菲利普:柬埔寨也是佛教数位资源中心如何裨益佛教传统的一个有趣例子。我们的计划顾问特伦特‧沃克(Trent Walker)说,许多我们在金边所数位化的文本已经没有人在使用。仅仅非常少数人仍持有纸本手稿,而这些文本包含许多祈祷与祭仪。许多柬埔寨僧侣和修行者(特别是年轻一代)都对此感兴趣,但他们无法接触到这些文本。我向僧侣和修行者展示了这些文本,他们说:“哦,让我们做这个仪式。我们听说过它,但以前没有做过。” 这些仪式目前已经无人进行。因此,柬埔寨计划可以为高棉文化和高棉佛教的复兴带来助益。
詹恩:/strong>是的,中心对藏传佛教的影响就是如此。除此之外,我们还将数位科技应用于文本。当我在面试这份工作时,中心财务主管要求我来场矽谷常见的即兴电梯演讲。我当时完全没有准备,但是我说:“我们正在利用科技让佛教尝试一些前所未见的创举。”

确实如此,我们不只是保存文献。我们正在使用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将扫描文献转成电子文本,使得这些文本能够立即在行动设备上以我们的图书应用程式 (library app)取得。这就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并以这样的方式为佛教国家的人们提供灵感和协助。
我们可以帮助更广大佛教徒的重要方式,就是上述两项:振兴当地传统,以及为译者提供文献素材。长远而言,我们的董事会主席希望能够让大众更了解佛教数位资源中心的收藏内容,那将会是一个真正的转变。我现在还无法做出任何承诺,只能透露:中心目前正在酝酿想法,试图提供更多资讯以供一般大众使用。
我们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期望。我们成功的关键始终是专注于本职。我们从未涉足翻译领域,我们也不会成为百科全书。我们虽然使用不只一种语言,但是我们只经营一个图书馆,也就是一个档案库,并且以此精进我们的专业技术。现在,我们谨慎且有策略地扩展规模。